•  

行业资讯

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组合港业务箱量突破100万标箱

 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组合港业务箱量突破100万标箱

3月31日,满载货物的“穗德洋”轮从中外运华南佛山仓码启运,停靠到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,标志着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业务箱量突破100万标箱大关,创下重要里程碑。

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是招商局集团和招商港口积极落实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的核心项目。该项目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,通过优化和再造驳船水水中转通关流程,实现大湾区内河港口和深圳枢纽港之间信息互享、监管互认,客户将货物交付支线港视同交付深圳枢纽港,形成“一次申报、一次查验、一次放行”的通关新模式。

在深圳市政府和深圳海关的大力支持下,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自2020年11月9日首个试点项目“深圳蛇口—顺德新港组合港”正式启动以来,不断拓点延线成网。截至目前累计开通32条航线,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内9个城市全覆盖,并延伸至粤东粤西地区。

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的重要枢纽,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其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,近年来通过智慧化改造和绿色港口建设,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
组合港优势——

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的优势众多,为港口企业、船公司、生产企业等各物流链上下游参与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。

畅通物流链路促进物流要素高效流转

通过流程优化,珠三角客户在本地用蛇口外贸大船船名报关,无需受到驳船船名报关限制,释放珠三角驳船运力,提升了内河码头的服务效能。对于珠三角客户来说,枢纽港的服务通过组合港模式,直接延伸至工厂门口,便利了客户对供应链的管理与掌控。物流可视化服务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,同时也辅助海关的监管,实现“放得开,管得住”监管目标。

促进市场流通实现物流成本下降与市场统一

进出口货物可在内河港口办结海关通关手续,通过水运驳船跨港区调拨,沿海沿江口岸物流实现无缝衔接,物流整体时长由过去 5至7 天压缩至 2 天,节省了企业 30% 的物流成本。另一方面,该模式有效缓解了码头的堆存压力,提高了码头的周转率,推动通关效率明显提升。组合港模式强化了枢纽港与内河码头的联合,市场拓展与服务进一步融合趋同,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,为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夯实基础。

优化数据管理利于当地政府统筹管理与精准施策

组合港模式下,客户在属地报关,贸易数据留存当地,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本地经济动态,减少外贸数据漂移现象。随着组合港模式持续扩展和深化,有利于珠三角地方政府准确及时掌握本地外贸经济发展数据,助力政府精准施策。

此次箱量突破100万标箱,不仅标志着吞吐量的攀升,更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日益蓬勃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预计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企业选择这一模式,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,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港口竞争中的地位,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(来源︱招商港口)

港口协会成员单位

  • 深圳港口协会

会长单位: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深圳市大铲湾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深圳大铲湾现代港口发展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深圳平盐海铁联运有限公司

副会长单位: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

监事会主席单位:深圳市华舟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

监事单位:深圳市鹏海运电子数据交换有限公司